在职博士

发布时间:2024-01-16 20:38 作者:武汉助学招生网

在职博士是指学习方式相对脱产形式而言,即通过正常入学考试(统考或单考)取得入学资格,在培养单位教学或培养方案许可的情况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博士生。
  
  一、在职博士和脱产博士的区别
  
  1、脱产需要先联系博导,然后通过3月份的考试,毕业前发表论文。在职的先参加学校组织的笔面试,比较容易,毕业之前要参加毕业的学位考试,发表论文,以同等学力申博的方式申请博士学位。
  
  2、证书区别:脱产博士学位学历都有,在职博士只有学位的。
  
  3、在职的考生拿到博士学位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职博士拿双证,即毕业时取得学历证和学位证。这种在读博的成本上,需要备考,学习,发论文,做研究等等所以比较艰辛,在职人员能坚持下来的不多。拿双证的在职博士和脱产博士,在考试和毕业要求上是相同的,就是学费有差异,并且有些学校要求在职博士生出具工作单位同意读博的证明材料。
  
  第二种情况,在职单证拿单证,即学位证的博士。貌似这种单证班博士的入学考试相对简单很多,对课程的要求也松很多,一般有集中班授课,但培养费也高很多,而且毕业的时候只能拿到学位,没有学历。因此,双证博士和单证博士也是成本收益成正比的,想拥有博士学历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对在职人员来说,报考哪种博士也需要结合自身的时间精力以及工作要求。没有精力好好读书做科研,在学风严谨的学校,是很难顺利拿到双证的。如果仅仅需要博士学位镀个金,单位并不看重学历的话,读单证博士也可以。
  
  第三种情况,优博,属于双证博士内的其中一项,指针对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内科研成果及管理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的单独入学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二、招收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


        三、学位要求

(一)申请人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2]
(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
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历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应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⒈硕士学位证书;
⒉最后学历证明;
⒊达到申请学校对博士生研究生要求的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曾经获得科研成果的获奖证明材料;
⒋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
⒌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最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参加考试。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在职博士学籍与年限在研究生院注册,有正式学籍,学习年限3—5年
可注册或不注册,注册者须在校半年以上
学习年限2—3年
没有学籍
 
在职博士之在校青年教师申请规定
一、已获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可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博士学位,即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及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
二、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期间,学习所占工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日常承担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由所在单位安排,不兼任普通博士生的“三助”工作,其工资待遇及住宿安排等仍在所在院(系、所)按青年教师管理,不转入研究生院。
三、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含论文博士生),学校收取费用4000元,一次或分二次缴清,本人负担20%,所在单位负担80%,可从横向经费、对外服务收入、基金收入中开支。该款项由研究生处收齐后,全部转交预算内,仅用于课程学习及日常管理费,其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答辩等所需各项费用由原单位自行解决。
四、院(系、所)每年暑假前根据师资培训计划,按春、秋二季确定选派名单,并报研究生院。在每年春、秋二次博士生招生时,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
五、青年教师在职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应继续在校工作至少3年。

        四、申报流程
同等学力申博的流程
⒈申请并办理《课程考试资格卡》;
⒉在四年之内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国家规定的统一水平考试;
⒊在全部考试通过后一年内提交博士学位论文,提出论文答辩的申请;
⒋在提交论文后半年内进行论文答辩;
⒌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授予博士学位。 
国家统一水平考试通过成绩
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绩的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其中英语试卷二的成绩不低于18分,俄语、法语、德语和日语试卷二的成绩不低于16分;建筑学的综合考试和快速设计两部分的成绩均不低于60分。
同等学力申博条件
⒈申请人获硕士学位后工作5年以上。
⒉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资格审查。
⒊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⒋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出学位论文,并在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未通过者,本次申请无效。
⒌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
达到培养要求,发学位证书

        五、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二)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⒈硕士学位证书;
⒉最后学历证明;
⒊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⒋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
⒌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⒍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申请人,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二、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对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
(二)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考试。
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直接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应指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
⒈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
⑴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⑵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提出申请,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⑶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
⑷申请人必须到学位授予单位,在该单位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
⒉论文评阅。
⑴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聘请不少于五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至少三名。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三个月以前,由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送交论文评阅人。
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⑵论文评阅:论文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意见。
⒊论文答辩。
⑴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认可。
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⑵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
⑶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六、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国家认可。